乡村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人居环境“三提升” 绘就高质量乡村宜居宜业新画卷

2023-08-21 10:37:00 来源:腾讯网

近年来,通化市对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,坚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、在行动上狠抓落实,结合市情,构建了“1+N”的乡村建设工作体系,以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,以改善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,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,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。

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

全力推进乡村畅通工程。加快推进贯连畅通的农村公路网、便捷舒适的农村客运网、集约高效的农村物流网“三网”工程,新改建农村公路27.5公里、危桥改造10座、安防工程3.1公里,完成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1条,建成乡镇运输服务站59个、建制村农村物流服务站685个,建制村通硬化路率、农村公路列养率、全市农村物流服务点全部达到100%。提高供水保障水平。大力推进24小时供水工程,加强养护和维修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.5%。坚持建管并重,建立农村饮水安全政府、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单位“三个责任”,落实县级运行管理机构、运行管理办法、运行管理经费“三项制度”,保证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机构管理、有政策支持、有经费保障。推进生活垃圾治理。继续健全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工作,建立村庄和道路清扫保洁长效机制,全市农村村均配备固定保洁人员8人以上,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。全市农村配备各种垃圾桶62475个,转运车辆2340辆,转运站38座,基本建立了“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县处理”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,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全覆盖。


【资料图】

提升农房建设质量

将符合国家政策的动态新增危房全部列入改造计划,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任务,基本消除现有农房安全隐患。已开工112户农村危房改造,完工21户。持续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工作,不断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安全,2023年全市已培训农村建设工匠241人。持续推动农村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。优先为产粮大县及重点农业示范区建设5G网络,全市建设5G基站200个,5G网络行政村通达率10月底将达到60%。

有效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

持续强化教育保障。狠抓控辍保学,通化市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92人,无一人失学、辍学,确保具有学习能力的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;落实各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,全市共补助8169名学生、633.4万元。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,加快提升乡村教育信息化水平,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。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。70所乡镇卫生院和646所村卫生室全部达标,深入开展“优质服务基层行”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,全面推进村医“积分制管理”,每年对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进行滚动式培训。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,实现县级福利中心示范引领、乡镇福利中心兜底保障、农村养老大院托养服务、居家养老巡访关爱等一体融合发展,目前,全市共有农村养老机构51家,农村养老大院329个。提升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水平。全市新增33个棋牌室、4个村民浴室、75个残疾人康复器材等服务设施,总投资193.6万元。32个村完成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作。

全力开展示范建设

一是“千村美丽”滚动实施。2023年,全市对标“九有六无”创建标准,创建“千村美丽”村75个。印发了《2023年通化市千村美丽创建工作方案》《关于开展通化市乡村建设各类示范村核验调研工作的通知》《关于建立通化市2023年千村美丽创建户内“一户一策”台账的通知》等相关文件,有力指导各地“千村美丽”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。各地“五个一点”投入、“235庭院改造”“三个一补助”等模式有效破解了庭院居室创建资金短缺难题;“干净人家”评选、“道德银行”“爱心超市”“十户一组”网格化建立、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载体作用,进一步激发了农民主动参与创建的热情;“红黑榜”“金正榜”积分制等做法,持续引领农村社会风气向上向好。二是“百村示范”高速推进。2023年,全市共创建“百村示范”村22个,通过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,达到布局优美、环境秀美、生活和美的“三美”新要求。计划实施总体项目21个,争取一般债资金2.06亿元,撬动总投资17.23亿元,资金放大率为736.4%。截至目前,项目已全部开工,完成投资5.2亿元。三是“吉乡农创园”先行先试。2023年,全市共打造“吉乡农创园”8个,数量位居全省之首。全省乡村建设“吉乡农创园”结对高校现场观摩培训班在集安市举办,通化市经验做法被全省复制推广。8个创建村均与通化师范学院开展对接结对,将因地制宜规划布局,推动农创+科创+文创+商创“四创”联动发展,创建形成乡村一体化协调联动发展模式。

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是吉林省打造乡村建设“吉字号”品牌的重要举措。下一步,通化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文件精神,充分借鉴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做法,以我省“十县引领、百村示范、千村美丽、万村整治”为根本遵循,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。

来源:市乡村振兴局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3 京津冀公益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   联系邮箱:434 922 62 @qq.com